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阿拉善盟河长制办公室有效落实河湖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持续完善“共治共管 共建共享”的河湖保护治理模式


近年来,阿拉善盟河长制办公室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强化河湖管理保护的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河湖库管理保护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着力在健全机制、凝聚合力、提升效能上下功夫,持续推动河湖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有效落实,不断完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河湖保护治理新模式,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积极力量。

一、健全机制,筑牢联防联控联治根基

1.强化区域协同。近两年来,阿拉善盟河长办深入落实“河长+”机制,聚焦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牵头建立并深化与毗邻地区(如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关市县)的跨界河湖联防联控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责任分工,协同解决跨界河湖管理保护问题。重点围绕黑河、黄河(阿拉善段)等关键水域,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巡查、协同执法、应急联动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各旗区与毗邻区域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互通水环境保护工作,共同探索建立河湖治理方法和模式,实现信息互通、情报共享,共组织各旗区开展跨省界河湖联防联控行动4 次,召开联合巡河暨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协作座谈会议5次。特别是针对黄河宁蒙段、黑河、板槽河及白岗槽河等8条跨省界河湖库与相关毗邻区构建了跨省界河湖库联防联控联治协同机制,签订了5份跨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持续推动上下游、左右岸毗邻区域在河湖管护共防共治共享更加畅通有力。

2.深化部门联动。阿拉善盟现有588条河流、87个湖泊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名录,针对水污染、水生态破坏、水域岸线侵占等问题,阿拉善盟河长制办公室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统筹协调作用,打破以往条块分割监管壁垒,形成联动监管合力。一是紧密联动水务、公检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牧林草、交通运输、工信、住建等部门与黄委晋陕蒙监督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阿拉善盟水行政联合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流域监管机构、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协作,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二是落实“五长”会商制度,阿拉善盟河长办、检察分院、公安局、生态环境局及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阿拉善盟“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生态环境局长+自然资源局长”会商制度》,构建了“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生态环境局长+自然资源局长”协同共治大格局。

3.压实各级责任。将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成效纳入各级河长履职考核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盟、旗(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河长及责任部门切实履职尽责,确保各项联防联控措施落地生根。

二、 聚焦实效,提升协同治理综合效能

1.联合巡查执法常态化。近年来,阿拉善盟河长办积极发挥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作用,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协同发力,定期组织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巡查执法行动,重点打击非法采砂、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违法行为。盟、旗(区)两级河长办联合公安部门、检察分院(检察室)开展了河湖管理保护“春季”“秋季”行动,深入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回头看暨“清槽行动”,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10次,清理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40余个,解决了“乌兰素海泵站”“李开元蒙古包”等一批涉河湖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严厉打击了涉河湖违法行为,使得全盟水域岸线得到有效保护。

2.志愿服务与宣传齐头并进。为持续深化“节水—护河—生态修复”闭环理念,助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驼乡愿景,阿拉善盟河长办与盟青志协联合开展“复苏生态 助力清槽行动”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发布“复苏河湖生态 助力清槽行动”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大力开展多样化、精准化普及宣传,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切实唤醒公众河湖保护意识,激发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热情。

三、共治共享,激发河湖保护内生动力

1.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畅通公众监督举报渠道。组建“乡村河湖长”“民间巡河员”“护水志愿者” 队伍,形成人人监督、事事落实的河湖治理新格局,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河湖巡查、问题监督、环保宣传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2.推动共建成果共享。将河湖治理成效与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提升区域价值紧密结合。通过系统治理,重点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河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共享河湖保护治理带来的生态红利。

下一步,阿拉善盟河长制办公室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完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模式,持续深化河湖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1.在“联”字上再深化。拓展联防联控覆盖范围,探索建立更广泛的区域协作网络,深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2.在“治”字上再发力。聚焦河湖保护治理中的新老问题,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

3.在“共”字上再拓展。创新公众参与模式,探索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河湖管护的积极性,持续巩固和发展“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努力绘就阿拉善河湖安澜、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水务局